崂山明道观 [山东]

19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24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崂山明道观
崂山明道观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崂山东麓招凤岭前:

历史起源

 

  • 始建于唐 :崂山明道观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天宝二年(743 年),当时唐玄宗遣道士孙昙在此搭建山房采药炼丹,建有敕孙昙采仙药山房及草堂数座.
  • 明代建观 :明代,白云洞全真道清净派道众始建有明道观.
  • 清代重建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白云洞道士田白云之徒宋天成来重建明道观。乾隆中期,明道观改属全真道龙门派金山派.

建筑格局

 

  • 整体布局 :明道观为方形院落,东西 30 米,南北 25 米,内分东西两院。东院祭祀玉皇,西院祭祀三清,共有房舍 32 间,包括三间正殿,六间左配殿,三间右配殿,东西厢房各有四间,现部分已坍塌.
  • 附属设施 :院内北侧有一张古时遗留的石桌。观院外面有 3 株银杏树,树高都在 20 米以上,最高的近 30 米,胸径都有 1 米左右,树龄都超过 1000 年,据推测大约植于唐代后期,可能与孙昙奉旨来崂山采药炼丹有关.
  • 山门题字 :道观山门刻有“明道观”三字,为清朝宣统二年(1910 年)所书.

特色

 

  • 自然环境清幽 :地处海拔 700 余米的高山之上,四周青山环绕,地势崇高,下有高台,巨松周匝,后有天然洞、三真洞等道教名胜,洞下有清泉,清澈见底,四季不涸,西有“挂日峰”、东有“观日峰”,风景雅致,形成了极为幽静的小环境.
  • 文化底蕴深厚 :观内有多处与孙昙采药炼丹相关的刻石,如西南涧水东侧大石上刻有“敕孙昙采仙药山房”八个大字和观音菩萨像,旁边镌有“天宝二年敕采药孙昙”等字,向西 30 米处的巨石上刻有相关碑文,这些刻石是孙昙弟子后来镌刻的,见证了 1200 多年前的历史,为道观增添了神秘色彩.

宗教地位

 

明道观是崂山现有宫、观、庙、庵中地势最高的一座道观,也是崂山道教建筑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道教全真道的宫观之一,在崂山地区的道教传承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对于研究崂山道教文化以及全真道的历史演变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化活动

 

  • 道教法会 :在一些重要的道教节日,如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诞辰等,明道观会举行相应的道教法会,道士们会进行诵经、礼拜等仪式,信众也会前来参与,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
  • 文化传承活动 :道观会不定期举办一些与道教文化相关的讲座、展览等活动,向游客和信众介绍道教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内容,以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

保护情况

 

  • 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1982 年,明道观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列入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 年 5 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崂山道教建筑群中的 11 座建筑之一.
  • 历经破坏与修复 :1939 年,日寇入山烧毁房屋 15 间,道众四散。1956 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拨款修葺明道观。但文革时期,明道观再次遭人为破坏,庙内神像、经卷、文物被捣毁焚烧,房屋由崂山林场占用,之后又逐步得到修复.

历史名人对其的评价

 

暂未查到有明确的历史名人对崂山明道观的专门评价,但崂山作为道教名山,自古以来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道家信徒等前来游历、修行和创作,他们的诗词、文章等作品从侧面反映了崂山及明道观等道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正文完
使用官方微信公众号体验更多功能
post-qrcode
 0
评论(没有评论)